我们知道赏石文化有独特的文化个性,以及文化风格和文化品位,而它表现的形式不仅要从精神上,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重要的是还要从物质的方面来体现,那么我们姑且把“物质”看做是经济,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文化,而文化又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当前社会的矛盾主要是社会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因为赏石文化有地域性,民族性,要发展文化,就需要经济来滋养,面对赏石文化来说,赏石是历史的回顾,收藏则是文化的传承,赏石文化不仅是意愿,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资源和实力。
...
我们知道赏石文化有独特的文化个性,以及文化风格和文化品位,而它表现的形式不仅要从精神上,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重要的是还要从物质的方面来体现,那么我们姑且把“物质”看做是经济,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产生了文化,而文化又促进了经济活动的发展。
当前社会的矛盾主要是社会供给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之间的矛盾,因为赏石文化有地域性,民族性,要发展文化,就需要经济来滋养,面对赏石文化来说,赏石是历史的回顾,收藏则是文化的传承,赏石文化不仅是意愿,也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资源和实力。
...
石头奇不奇,美不美,虽然人们眼力有高有低,每个人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总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同的标准。早在宋代,赏石先哲米芾就提出了“皱、瘦、透、漏”四个标准,苏东坡又加了一个“丑”。但这均是针对太湖石、灵璧石而制定的标准,有很大的局限性。
近年来,随着赏石运动的兴起,赏石之风的盛行,奇石新品种不断涌现,人们已普遍认同了“形、质、色、纹、韵”五字标准。
...
赏石和收藏是一项高雅、文明、时尚的艺术发现与审美活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逐渐形成,寻石、赏石、藏石队伍日益壮大,赏石氛围日渐浓厚。人们从赏石收藏过程中得到的兴奋与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同时人们也看到并不断得到赏石收藏本身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和升值空间。因此人们渴望尽快地成为赏石收藏的成功人士。为避免赏石收藏过程中,因走弯路和多交学费,带来的不应有的苦恼和经济损失。作者经过研究分析、思考探索,加以总结,认为赏石收藏的成功之道是“三力”12个字,即“发现眼力、经济实力、个人魄力”。现与专家老师共同分析讨论,亦供广大石友参考。
...
中华奇石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深得世人青睐。据报道,在欧美国家,喜爱中华奇石的人逐渐增多,一些私人收藏家和雕塑家乐于收藏中华奇石,而那些有远见的博物馆,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开始收藏中华奇石了。英国有个来华留学的姑娘,回国后经营中华奇石,成为拥有1000多万美元家产的女富豪。几年前,东南亚有位企业家、奇石收藏家,收有一方有汽车外形图案的奇石,有人欲以一辆豪华奔驰车与之交换,这位奇石收藏家视石如珍宝,不肯割爱。这正如玩石的人们所说“黄金有价,奇石无价。”奇石中的极品,其观赏价值与收藏价值无疑是黄金难以企及的。
...
“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人人观石景,星球变绿洲。”这是一位赏石者对人们发出的呼唤。他诚恳的祈愿人们与石景亲密接触,了解奇石的产生、形成、来源。达到熟悉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全面发展和推进人类生态旅游的目的,盼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云游共存。也是对目前中华奇石文化发展形势深刻的描述。我们将期盼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天合于人、人合于天、天人合一,是寻觅、发现、欣赏和收藏奇石的三部曲。这三部曲博弈、演绎的是天与人的关系,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也就是天随人意的关系,人们常说的:“天时地利人和”及“天人和顺”。在赏石领域具体表现在赏石心理、赏石理念、赏石实践、赏石标准、赏石行为等方面。“赏石三部曲,相石如读书”是我多年赏石的亲身体会,今天与石友们一起探讨将有助于赏石文化的提升与升华。是赏石活动得到健康、稳步、和谐的向前发展。
...
一、奇石图景象征的方法:
通过赏石实践发现奇石图景象征方法可分成两大类;
1、顺势象征,是指赏石者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其被象征主体与象征陪体之间是同构关系。也就是说象征体是从正面强化主体审美内涵的。如收藏品《盛世鼎尊》(1)、《天上人间》等顺势象征的奇石。《盛世鼎尊》奇石代表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最高权力、利益、智慧与尊严。她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权力、利益、智慧、尊严的象征。与影视中用武打镜头与玻璃破碎镜头组接,将工人示威游行的镜头与春天冰河水解冻的镜头组接在一起,用以比喻革命的势不可挡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用同性物来壮美对方,渲染气氛,象征主体的共性,载物厚德,博学创新。
...一方爱石值多少钱,大多玩石人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定论。一方好石在你心中价值提高了,说明你的玩石水平有了新的进步,反之,你可能走进了误区;普通奇石在你心中价值降低了,同样是你的进步。
奇石价值是相对的,价格是绝对的,价值决定价格,价格不一定体现价值。低价格高价值是玩石中的捡漏,准确的讲,不管价格高低,只要价值远远大于价格就为捡漏,但捡漏的前提是水平,没有玩石水平的差异就难有“漏”的存在。玩石人都有低价格或合理的价格求得一方爱石的经历,窃喜以为别人没有看懂这方奇石的真正含义,以为捡了漏,其实不然,大多情况下是没有漏可捡的,只是着重点不同而已,哪里可能常常检漏,如果是,我们的水平岂不是太高了吗?高出了常人,高出了市场,现在没漏可捡就是这个道理。能不被忽悠,合理或略高一点的价格求得一方好石就不错了,知足常乐吧,待资源真的稀少时,价值和价格都会提高的。玩石的心态决定价格,看上一方奇石就势在必得,那只有高价格,不一定有高价值,不出手就被别人买走的想法,是较多玩石人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克服的一大弱点,有没有石缘信不信由你。
...
或许有人自认为中国石文化历史悠久,在这方面日本、韩国都是徒弟而欧美等国家是徒孙了。也有人认为接不接轨无所谓,认为“我乃中华泱泱大国,谁奈我何!我们自己玩自己的岂不更好?我们既无内债又无外债岂不自在?”我们说,这些人也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乞丐是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所以说,要想将中华石文化发扬光大,不但要古为今用,而且还要洋为中用。做为石友,应该对这些问题有所了解。
目前世界上各地石协主要有三类石文化活动主题:一是研究岩石艺术。这是带有考古性质的,研究探讨一些古人类留下的岩画、绘画、雕刻以及符号等等,主要是探讨人类远古文明;再一类是研究收藏动、植物化石及矿物、陨石等。这一类主要是从历史及地质等角度上观察、研究,有比较直观、明确的科学的内涵和理念,属自然科学范畴;还有一类就是类似中国赏石现状的“水石"艺术。这种石文化活动带有大量东方国家风格的人文艺术特点,有比较抽象的理念和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并带有浓厚的日本文化色彩,通用日本称谓“水石”,而不用中国的“奇石”或“观赏石”,其发音为“suiseki”。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日本的赏石文化比较传承有续,有一套比较完整的赏石体系,政府与民间团体合作搞好赏石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传播到欧美等国家。而做为赏石文化始祖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在某些方面已落后了很多,令人慨叹!幸亏近年来广大石友的争取和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了,形势正朝着好的方面发展。
...
我们可以说石头是伟大谦和的、亘古不朽的、自然奇异的、美丽贵重的、神圣亲切的……那么,作为赏石的人来说,他们的感受却因人而异。这是因为人们各自的修养不一样,情操各异,胸襟视野、大小远近不一。这就造成了不同的观点、风格、流派,争论也随之而出。审美观的产生不是孤立的,虽然前辈们留下了大量的论石、品石、鉴石篇章给我们的赏石铺垫了基础,但仍显不够。赏石文化的复杂性在于自古以来就没有统一标准,它是多元文化的结合体。石小乾坤大,天然灵气多!赏石不可能永远拘泥于某种特定形式,任何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赏石也不例外。泥古不化,必显陈旧,一味标新立异,也会造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石头是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它做为一种文化,与人类文明和进步相伴随。人类从低级动物中解放出来恰恰是从石头开始的。原始人类赖以生存的第一件工具就是石头,燧石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在中华民族广袤的土地上,先民们繁衍生息,孕育了灿烂的古代传统文化,也留下了赏石的千古佳话。
中华赏石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爱石赏石是高层次的文化要求,自古有之。在历史记载中有“周公植璧于座”、汉武帝拜启母石、屈原佩石、陶渊明卧石、杜甫供石、白居易咏石、米芾拜石……用美丽奇石装饰自己是审美意识的升华。在河南南阳的汉代石刻画像所绘的“羲和捧日”与“女娲捧璧”形象地用神话赞美了石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