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路是厦门市公路局尝试融入文化元素的第一条路。本着“尊重自然、以人为本”的原则,建成的文曾路身处都市,却充满山林野趣,处处皆景,却不着痕迹,路与自然浑然一体,和谐相融,被喻为“一件大地艺术品”和“一个带状城市生态园”,并于2005年景观绿化工程评先评优活动中捧得“白鹭杯”。
这条路的建设合理利用地形,通过上下坡车道的人性化设计及“修复”性的景观绿化,将自然加以造化又回归自然,其中,顺应自然的因势设景,更为这条路添色不少,使其独显清新、自然、雅致的韵味,从当时厦门众多条公路中脱颖而出,为广大市民所喜爱。
--景观设置打破常规,倡导自然乡土文化。
文曾路山上路段中间原有一个排洪沟,对此,建设者不把它做成一般死板的石砌或水泥沟渠,而是顺着水沟原形“精雕细琢”,以鹅卵石铺底,将亦真亦假的大石点缀沟侧,并假以翠竹、小径、小桥、流水,使其既具排水功能,又构成一幅美丽景致,呈现浓郁的乡土田园气息。
--景点题名颇费心思,溶入传统文化元素。
文曾路地处万石山风景区内,沿途自然景致佳,在建设过程中又于无意间造就了一处水往“高”处流的“怪坡”,吸引了更多市民游客驻足。为打造一条生态旅游路,建设者在顺势造景的同时,对各景点的题名也颇费了一番心思。如文曾路“怪坡”旁原先有一个便于山上流水排放的露天涵洞,因怕游人跌入,他们便顺着地形设置了一座假山石遮住涵洞,题曰“非常道”,取自庄子《道德篇》中的“道可道,非常道”,与怪坡旁的一个道观--半岭宫相呼应,同时意喻怪坡的非比寻常,为人们在怪坡拍照又添一景。文曾路上有一民间遗留下的茶歇亭,十分僻静宜人,为引导市民游客在此休憩,在通往此处的路口,他们特意设置了一自然石,题名“寻隐”,意曰此处有唐朝诗人贾岛《寻隐者不遇》的意境。还有诸如中心岛上的“世外”、“花溪”、云上路上的“探幽”等等这些与周围景致十分贴切的景名,都是请了几个“秀才”研磨出来,再临摹宋代名家手迹镌刻到石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