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祥地和奇石资源大市
徐州,古称“彭城”,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自刘邦建立汉朝起,历西东两汉四百余年间,徐州共有十三位楚王、五个彭城王。东汉时期,在现在的徐州行政区域内还分封过一个下邳国,有四位下邳王嬗递。在如此古老而漫长的岁月里,两汉给徐州遗存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和珍宝,而其中的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俗称“汉代三绝”,最具代表性。
徐州汉墓中,汉代十八陵经考古的有北洞山第二代楚王墓、狮子山第三代楚王陵、驮蓝山第四(五)代楚王陵、龟山第六代楚王墓、东洞山第八代楚王陵、土山东汉彭城王陵等,而最具时代特色的莫过于北洞山楚王陵、龟山楚王陵和狮子山楚王陵,不愧为西汉的“陵墓”之最。
徐州狮子山兵马俑,不仅种类众多,而且数量庞大,显示出其丰富的内容和珍贵无比的艺术价值。其中,仅兵俑即有十余种之多,身着长袍的官员俑、冠帻握兵器的卫士俑、执长器械的发辫俑、足登战靴和抱弩负弓的甲士俑,无不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徐州是中国汉画像石的集中分布地之一。西汉时期徐州地区流行的是崖洞墓,东汉时期,墓葬形制发生了变化,盛行的是汉画像石墓。汉画像石是汉代人雕刻在墓室、礼堂里的雕刻壁画。汉画像石雕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除汉墓、汉俑、汉画像之外,徐州的两汉文物精品和两汉文化景观,在中国的两汉文化中也是独领风骚,引人瞩目。尤其是火山汉墓出土的银缕玉衣,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精湛的技术,更展现了玉文化在两汉时期的盛行和时尚。
徐州不仅两汉文化驰名中外,而所产奇石也丰富多彩。徐州地理环境独特,市区三面环山,而且山山几乎相连,整个徐州则在山的合围之中,而丰富的奇石资源就蕴含其中。十数年前,徐州铜山县伊庄镇的“吕梁石”首先登台亮相,它以黄黑、黄红或黄紫的相间色彩,以及层层天然石窟的形体成为石友们的新宠。随后,人们又在当地陆续发现了玉化青石、玉化五彩和玉化黄石等新的石种。没过多久,伊庄镇兼有粉色、红色和青色的多色彩石也相继面世,而其玉化程度远远超过前者。紧接着,郭集产的“黑白道”石、黄石以及黄蛐蟮石也纷纷登场。此外,徐庄产的黑罄石和玲珑石;利国的五彩石;单集的白玉化石和徐州邳州市产的黄石也陆续展现在徐州石友的面前。在短短的十余年间,徐州市辖区内的东、南和北三个方向均发现奇石,不仅石种多样、资源富饶,而且石质优良,其中大部分石种玉化程度极高,是目前所有面世的山石中极难见到的玉石质地奇石。仅就目前出土的奇石石种之多、石源之丰富而言,徐州可以堪称为中国的产石大市。
---------------------------------------------------------------------
南京浩天鹅卵石厂的联系方式:
联系人:徐厂长
手机:13952053975
Q Q:401256908
信箱:njels@163.com (南京鹅卵石的汉语拼音开头字母,无空格)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雨花石村
传真:025-57607108
如果您想要现场参观雨花石生产加工流程以及考察工厂实力,请您提前与我们联系预约,以便安排接送。
-----------------------------------------------------------------------
二、徐州“汉石”称谓的由来
两千年以来,两汉文化孕育着徐州的山山水水,其浓厚的汉王气息滋养着这里的寸土寸木。而徐州盛产的奇石就是饱含“汉韵”的产物,它历经数以万年,独独领受“汉文化”的沁润最为深厚、最为久远。至今,它依然徜徉在“汉文化”的氛围之中,它不仅见证了两汉文化的始终,而且也得益于两汉文化的养护。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而一方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改变着一方的水土。如今徐州奇石所展现的一切,就是“地理环境”和“两汉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表面看起来,徐州产的某些石与灵璧石有极其相似之处,但骨子里却有天壤之别。徐州石受汉文化尤其是汉玉文化两千多年的滋润,不仅雄厚大气、气度非凡而且“玉文化”的气息异常浓郁,在每块奇石中均可体查到汉玉文化的脉搏和信息。当徐州石展示在观赏者的面前时,你就会在不经意间发现,它通体都在凸显着汉文化的壮丽辉煌和精彩篇章。徐州的奇石生于自然而长于“两汉文化”之中,其躯体经过两千余年风雨酷暑的修炼,骨子里已完全渗透了汉文化的精髓,如今已修成正果,成为代表两汉文化之一的“汉文化石”(简称“汉石”)。“汉石”,蕴含着两汉文化的深厚底蕴横空出世,无疑就是汉文化向后人展现的一颗历史文化结晶。它与汉墓、汉兵马俑、汉画像石在地下相伴相生,其驱体上附着了深深的“两汉”痕迹,如今又相继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成为“两汉文化”大家族中新的成员,可谓是给徐州的历史平添了无限的亮点和风光。“汉石”的展露头脚,既是“两汉文化”在当今中国奇石界的最佳体现,又是“两汉文化”在现代文化中的有力传承和发展,它凝聚“两汉”文化和历史的特征与一身,继续彰显着儒雅的古老文明文化,成为中国山石中独具历史文化特色的奇石新秀。
三、徐州“汉石”的分类和简称举要
徐州的汉石不仅品种多,而且各乡镇所产类同的奇石也不少见。为了便于鉴赏和收藏,所以在徐州辖区内所产相似的奇石,均划归同一类别。一旦有新的石种出现,可参照已分类的方法给新石取名,前面要冠一“汉”字,以区别它石。
第1类:汉吕梁石,简称:汉吕梁;
含,黄黑、黄红、黄紫、黄绿吕梁石;
第2类:汉皖螺石,简称:汉皖螺;
含,黄、红、绿皖螺石
第3类:汉蛐蟮石,简称:汉蛐蟮;
含,深黄、明黄蛐蟮石
第4类:汉彩色石,简称:汉彩石;
含,单色、双色及多色彩石
第5类:汉玉化石,简称:汉玉化;
含,青玉、黄玉、象牙白玉、单彩及多彩玉化石
第6类:汉黑白道石,简称:汉黑白;
含,宽、窄黑白道石
第7类:汉玲珑石,简称:汉玲珑;
第8类:汉竹叶石,简称:汉竹叶;
含,黄竹叶、红竹叶石
第9类:汉黑磬石,简称:汉磬石;
含,有纹理、无纹理磬石
第10类:汉木纹石,简称:汉木纹;
汉石的简称,只是方便徐州地区以外的石友易于辨认和称谓徐州所产的奇石。如从研究和精确的角度讲,此叫法太过笼统,可在“简称”上另附加定语,如,魏集产的“汉皖螺”,可在“汉皖螺”之前加上“魏集”二字,成为“魏集汉皖螺”。余,可类推。
四、关于“汉石”称谓的思考
笔者给徐州石取“名”的想法,大概源于数年之前。2005年前后,徐州地区所产的奇石已不下十数种,除了有新的石种出现外,还有的石头与灵璧石类似。由于徐州石刚面世没有名声,而且徐州距离灵璧仅两小时的路程,所以一些石友索性将这些奇石通称为“灵璧石”。严格地讲,“灵璧石”的称谓是有一定规范的,把徐州石也称“灵璧石”,未免太牵强附会。这不仅给分辨地区石增加了难度,而且无形中也给灵璧石的名声添加了负担,使灵璧石负上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沉重包袱。另外,如果将徐州地区所产的奇石叫“徐州石”,也未尝不可,只是难以将该石的内涵从字面上表达出来。如何给徐州石取个恰如其分的“名字”,而且又能将其从灵璧石的影子中挪移出来,成了我这段时间思索的主要问题。在笔者就此话题与徐州石友的多次交流中,我发现他们无不情绪激动,一致认为:徐州石理应脱离灵璧石而独立存在,更不应该因私利而指鹿为马。笔者为此而感动,这更增加了我为徐州石“正名”的信心。
十数年前,当灵璧石铺天盖地涌向徐州时,徐州铜山县吕梁山区的吕梁石才刚刚崭露头角,因它只是一个石种而且又产于吕梁,所以人们无暇顾及它的“名字”,就以地名命石。可是,当徐州新的石种不断面世时,石友们就根本无法考虑其“称谓”了,而只是以石起名,如,郭集产的黑条和白条相间的石头,称之为“黑白道”;魏集产的如同灵璧皖螺的石头,就干脆叫“皖螺石”。这种没有明确地区标志,又不伦不类,而且还没有“名分”的名字,不仅给自己代来了内伤,而且使外地人(包括灵璧人)面对徐州石时而不知所措。给徐州石的“名分”正本清源,不仅是徐州石友的心愿,也是灵璧人的期望所在,更是发展和宣扬徐州奇石的需要。若干年后,假如徐州石依然依附于“灵璧石”而生存,去借助别人的名声找条活路,那将是现代徐州石友的悲哀,必将受到历史的谴责。“正名”来的迟了一点,确实有点遗憾,但徐州人已经意识到此事的重要性并付之行动,而且,徐州石已名正言顺的称为“汉石”,也着实是徐州奇石界发生的一件令人振奋和值得庆贺的大事,它将会永载徐州奇石的历史之中。
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当年“两汉文化”的出现,不仅是因为当时历史的需要,还为今天徐州石的“名分”埋下了伏笔,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真可谓是天意。天意不可违。“汉石”,这个富有历史重任的名字,非徐州石不能担当;而徐州石,又非“汉石”之名不能表述其内涵。徐州石称作 “汉石”,是“石”副其名;而“汉石”名归徐州石,真可谓是名副其“石”。
“汉石”——徐州石绝妙之名也!